喜提是一家专注于普拉提的训练馆。普拉提以运动、活力、韧性为特点,大致定位了柔软、通透的空间雏形。在功能上,业主需要三个相对独立的训练空间,包括普拉提器械区、垫上瑜伽区、私教区,以及规模相当的更衣间和接待区。面对场地条件和使用需求,我们将设计提炼并且简化为三个问题:
首先是,在杂乱的外部环境中如何凸显店铺的独特魅力?
回答是“外向性”。店铺位于街区的转角位置,有两个可以利用的自然展示面,也成为解决位置隐蔽、光线不佳的有利条件。从内部功能来看,普拉提器械区、垫上瑜伽区是喜提的核心服务内容,这两个主体空间兼顾了训练和展示功能,正是最好的展示面。而私教区域要求尽量私密的空间,位置相对靠内;接待、茶水等服务性空间安排在最靠内的位置。由此,形成了大致的空间布局。
其次是,如何在120平的空间内进行合理的空间利用?
回应是“高效性”。由于三个大空间相对独立,必须要用走道联系,设计策略在于最小化走道面积,并高效利用走道空间。另外一个问题是,接待区需要能够直接接待外来客户,外来会员也需要先更衣再训练,这些通行不能影响其他区域的使用。于是,在已有的空间布局概念上,一条通行走廊直接将店铺主入口和接待区、更衣区联系起来,将外来人流直接引向内部功能区,并自然把使用空间一分为二,两个主体空间分别位于两侧。两点之间最短距离也将室内走道面积最小化,节省了通行面积。在走道空间内,尽量将接待区、茶水区等可以开放的空间融为一体,相比较将每个功能区域分隔开来,流动的流线也将有限的空间感受最大化。
再者是,如何营造属于普拉提馆特有的柔软、通透的空间氛围?
当下人们常常需要面对复杂的城市环境,突如其来的“单一性”往往会给人以强烈的精神印象。设计希望用一种策略贯穿始终,同时满足形式、功能的双重需求。普拉提所具有的柔软、韧性的特征,自然柔化了空间的棱角。同时,业主要求空间可以灵活组合,私教区域和器械区域有所分隔又可以协同使用,更加明确了“不确定”的空间特质。于是,设计将四片弧形墙面插入方盒子中,自然凸显出使用空间和走道的位置,每个空间都相对独立但又没有明确的边界。
因为普拉提相较瑜伽更多需要大型器械辅助。弧形墙面需要满足密集的器械摆放需求,设计对墙面的形式进行反复调整,最终确定了适宜器材模数的空间形态。而白色的弧形墙面所形成的长走道,在昏暗的外部环境下,似乎通向了一处独立于嘈杂城市环境的僻静之所。
|